江海晚报网新闻中心

《谁将静海印为蓝》在我市首届文学艺术创作大赛评选中获舞蹈类一等奖

20日揭晓的南通市首届文学艺术创作大赛评选结果中, 由市老年人活动中心选送的作品《谁将静海印为蓝》获舞蹈类一等奖。据了解,这也是舞蹈类获奖作品中唯一的一等奖,昨天,记者采访到正在台湾交流学习的这部舞蹈作品的编导张璇,了解奖项背后的故事。

“几年前走进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,被蓝印花布一幅幅朴拙雅致的图案吸引。”张璇说,当看到工人们经过染、刻、刮、印等工序,一个个蓝白交织的图案跃然布上的瞬间,实在太美了,也正是那个时候,让她对制蓝工匠们顿生敬畏之心,决定将这些美好的元素融入自己的舞蹈创作。

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南通蓝印花布格调秀雅,其制作工艺为纯手工,分刻花、刮防染浆、染色、刮白、晾晒五项步骤完成,蕴含着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,经过岁月的淘洗,焕发出越来越迷人的魅力。舞蹈作品《谁将静海印为蓝》,正是以蓝印花布为蓝本,融入了大量的蓝白元素。张璇说,蓝白纹案的万千种组合,看似简单,却饱含着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。这也正是激发她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。

张璇是地地道道的徐州姑娘,从南京师范大学舞蹈编导专业毕业的她,2005年来南通工作、安家。她告诉记者,这些年来,之所以愿意留在南通,一个最大的理由就是这座城市里独有的文化魅力。从海安的青墩遗址到南通的近代第一城,第一座民间博物苑,第一所师范学堂、纺织学校、戏剧学校、刺绣学校等等,无不映射着近代的文明与生动,无不展示着江海大地的丰富内敛与人灵地杰。

“舞蹈《谁将静海印为蓝》前期的音乐编创先后经过了42次修改,舞蹈创编8个月最终完成。”张璇说,最难并不止于此,24名舞蹈表演者平均年龄在56岁上下,她们全部来自于市老年人活动中心的银龄艺术团,组织排练时间的相对集中以及高强度的训练,都给中老年人表演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

“这部作品运用了民间舞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,来呈现时而明快时而舒缓、富有韧劲的舞蹈效果,其细腻活泼的情感以及流动中的‘三道弯’体态给舞蹈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。”张璇说,南通艺术剧院副院长陆益兵多次给予作品编创指导,这部作品采用五段体结构,6分40秒时长的舞蹈,对中老年表演者来说非常的不容易,她们的表演与音乐相得益彰,她们的辛苦付出让这整部作品熠熠生辉。

本报记者李彤
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