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海晚报网新闻中心

岸上整治化工企业,打造沿江风光带;水里开展入江河流整治、退捕禁捕——海门“水岸并进”保护长江

早春三月,万物复苏。记者来到与崇明岛隔江相望的海门临江新区江畔,只见滔滔江水奔流不息,在阳光的映射下,江面波光粼粼、水天一色。而江畔北侧的东布洲长滩公园内,绵延5公里的水杉开始吐新芽,数名市民正在公园内休闲散步。

“这里毗邻长江,绿化多,环境好,我经常会过来走走看看,呼吸新鲜空气。”骑车经过这里的市民宋先生乐呵呵地说道。

海门区坐拥58公里长江岸线,占南通的26.9%,与长江相生相伴。宋先生的感受,是近年来该区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,在岸上化工企业整治、岸线风光带打造、水环境治理改善、水生态修复保护等方面精准发力,努力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的生动证明。

长江污染,问题在水里,根子在岸上。海门铁腕治理沿江化工企业,激活绿色发展新引擎。临江本是传统的农业乡镇,拥有11公里长江岸线,与毗邻的灵甸工业集中区合并成为临江新区时,最初的发展定位为“精细化工”。2018年10月,海门出台《海门化工园区整治工作方案》,海门和临江新区两级政府壮士断腕,对灵甸工业集中区的精细化工园区及所有化工生产企业实施关停。2019年底,经南通市政府同意,灵甸工业集中区取消化工定位。经过临江新区政府的转型升级改造,如今,那里已然成了一座“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”的“科学小城”。

海门在全区范围全面开展沿江化工企业整治,淘汰落后化工产能,大幅削减化工企业数量,杜绝污染入江。2017至2018年,全区共关停转产化工生产企业49家;2019年,先后关停退出化工生产企业19家;2020年,关停化工生产企业5家。

岸上开展整治的同时,海门精致建设沿江风光带,让江畔回归生态岸线新面貌。去年,海门启动实施长江生态绿廊建设工程,在临江新区江畔建立东布洲长滩公园。该公园总长5公里,种植了5万棵乔木和1万平方米花海,形成了“杉的王国,花的海洋”。

岸上治理好了,水质提升更是关键。海门境内有14条入江河流,近年来,海门区政府着重对这些河流进行整治,守护一江清水。青龙河全长18.79公里,北起运盐河,南至长江,流经四甲、常乐、三厂3个区镇,于2019年被查出水环境问题。区政府迅速围绕沿线排污口排查、沿线生活污水接管等7个方面13项具体工作对青龙河展开全面排查整治。经过8个多月奋力攻坚,去年上半年青龙河全部整改到位,水质达到消除劣Ⅴ类目标要求。与此同时,四甲镇、常乐镇对青龙河东侧的沿河省道222线两侧进行了绿化提升,曾经环境短板摇身一变成为“两岸青翠、两坡青美、河面清洁”的生态样板。去年,海门还把入江河流综合整治列为全区5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,专门制定入江河流水质提升攻坚方案,目前,在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的基础上,50%以上的入江河流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。

保护长江水质生态,海门还积极响应国家十年禁渔号召,全面推动长江退捕禁捕工作。海门建立长江禁渔专项执法行动领导小组和行动方案,长航公安、长江海事处、属地区镇等部门高频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。与此同时,探索建立长三角跨区域长江禁渔联合工作机制,与启东、崇明三地不断加强合作,打击交界水域非法捕捞行为,确保长江北支段全面禁捕有效落实。实施长江禁捕退捕,渔民的权益保障是重中之重,海门区农业农村局牵头人社、住建、医保、民政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退捕渔民相关扶持政策,建立个人统筹账户,统筹资金约2800万元,并对退捕渔民落实医疗保险及住房安置相关待遇。2019年12月海门实现“长江全面退捕”目标,全区长江渔船全部退出、回收渔船全部拆解、回收渔网全部销毁。

从江岸到水里,海门走出了一条系统性、持久性保护长江母亲河之路。今年,海门区委、区政府提出“优江拓海”新发展理念,根据该理念,计划规划设计沿江58公里沿江风光带,总体方案设计范围为滨江大道(广州路)以南至长江,平均实施宽度200米,目前规划方案已进行多轮讨论修改,正在抓紧编制。

记者 陈 静 通讯员 施莉莉 俞新美
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