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海晚报网新闻中心

“为”蓝生活 通城上演“地球一小时”

昨天,全球规模最大、参与人数最多的环保行动“地球一小时”再次来临,这是第10个“地球一小时”活动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为”蓝生活。当晚,南通部分在校大学生和市民通过举行环保服装秀、荧光跑等公益活动,呼吁公众从自己的衣食住行做起,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的环保生活和消费方式。

新城区主城区

同步举行“地球一小时”活动

昨晚8点30分,新城区星光耀广场,所有地灯、广告灯全部熄灭。当晚,南通大学绿色方舟环保社团及热心市民们聚集在星光耀广场:将一个个蜡烛摆成60+的形状,向市民发出“为”蓝生活的倡议。

晚上7点刚过,学生们就聚集到广场上,通过走秀的形式在专门搭建的T型台上展示风格各异的环保服装。光盘、纸杯、蛇皮袋、海报纸等这些使用过的废弃物,经过设计师们的精巧构思,成功化身为一件件色彩斑斓的时装。大学生们还为参加活动的200多位市民带来了集体舞、吉他弹唱、手语操等艺术表演,期间还穿插了环保知识问答环节,让公众知道化石能源(煤炭、石油等)的过度使用给气候变化带来消极影响,只有调整能源结构,节约使用能源,才能让天空更蔚蓝,让空气更新鲜,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观看。

来自美国的外教蒂姆(Tim)先生也来到活动现场,对学生们的环保公益行动表示支持。他对学生们竖起了大拇指,“我在美国曾听说过地球一小时活动,但是亲眼看到人们举行现场活动还是第一次。”

南通大学绿色方舟环保社团负责人汪林翠介绍,为了筹备此次活动,绿色方舟社团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启动了环保志愿者的招募工作,得到了数百名学生的热烈响应。两天之前,通大团委还专门发出倡议,号召同学们在3月19日晚以“熄灯一小时”的实际行动支持环保公益事业。绿色方舟环保社团的志愿者们还走进崇川区观音新城的部分社区,以制作“手工皂”的形式向居民们宣传环保生活理念。

“希望大家借此机会暂别一下电脑、手机,感受感受久违的自然气息。”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三学生姚羽青说。据了解,南通大学、南通航院等高校的部分学生当晚还在宿舍里熄灯60分钟,以实际行动支持“地球一小时”活动。

当晚,市区通吕运河沿岸的绿廊上,400多位热爱环保的市民也聚集在一起,参加了由南通节能监察中心和南通广电台联合主办的“生态南通 为蓝奔跑”活动,以徒步的形式宣传低碳环保理念。

昨天的“地球一小时”活动还吸引了不少小区居民的关注,市区某知名住宅小区热心环保事业的业主们就相约在小区篮球场,开展了环保公益活动。南通文峰大世界等商场也积极响应号召,将大楼外立面和办公区的部分灯盏暂时熄灭。和往年一样,昨晚8点30分至9点30分,南通地区的42家肯德基餐厅外的景观灯也全部熄灭,以实际行动支持“地球一小时”行动。

每年只有一次“地球一小时”

平时我们该做些什么?

今年是“地球一小时”活动的第10个年头,近几年来,每年的3月,我市都会开展相关的环保公益宣传活动。“关闭不必要的电源,熄灭不必要的灯光,你会发现,原来月光、星光比你想象的还要美!”市环保公益联合会秘书长李耀东说。

“‘地球一小时’期间,实际节约的用电数量也许十分有限,但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,平时尽量过低碳绿色的生活。”我市知名的“环保达人”、南通博物苑动植物专家居卫东表示,“不仅是3月份的某一天,而应该是一年的365天;不仅是一小时,而应该是每天的24小时,我们都应该践行低碳环保理念。”

居卫东坦言,他并没有刻意参加过“熄灯60分”活动,而是将节能的具体行动落实到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。“我家里都是用的节能灯,并且会随手关灯。空调能不用就不用。出门主要骑自行车,或者乘公交车,很少开汽车上路。”他说。

和居卫东的想法不谋而合,“地球一小时”活动从最初的60到现在60+,从“一小时”到“超越一小时”,从关灯到行动,环保理念也在不断更新。“气候变化并不仅仅是远在各国政府谈判桌上的政治议题,它正以各种方式影响到大自然和人类自己。” 正如世界自然基金会(WWF)中国总干事卢思骋在解释今年地球一小时主题时所说,“‘为’蓝生活,为的不仅仅是蓝色的天空,更是为了人类与自然共同拥有的唯一家园——蓝色星球。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在生活中做出改变:绿色出行、理性消费、循环利用、购买可持续认证的商品,活出蔚蓝。”

记者 冯宏新
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