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华博士探访南通海洋产业
把项目需求带回去研究起来
8—10日,清华大学“项目定制月”暨南通海洋产业博士行活动在通举行,来自清华8个院系的9名博士组成小分队,通过现场走访企业、科研院所及座谈交流等方式,提前了解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情况。
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博士生的必修课。去年,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南通基地迎来首批17位博士。在为期6周的实践中,他们参与了11个产业科创类项目,其中8个收获科研成果,3个已运用至生产实践。值得一提的是,参与实践的清华南通支队获评金奖支队,既是对同学们实践成果的认可,更是对双方合作的高度肯定。
今年,我市社会实践项目坚持聚焦南通“616”现代产业体系构建,重点围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船舶海工、生命健康、人工智能、半导体等产业领域进行征集遴选。目前,共有21家意向接受单位提供了35个项目、60名博士生的需求,31个产业项目中不乏涉海项目。
“这两天走访了不少海洋工程、海洋装备相关企业,在招商局重工、中天科技,我们见证了‘南通智造’的实力。”清华大学2023级土木系博士侯佳乐说,自己所在的课题组正依托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开展合作,准备让一个海洋工程自动化巡检方面的项目落地南通的港口码头,“在南通实习的半个月里,小到设备采购的‘绿色通道’,大到完善的配套设施,都让我深切感受到南通和研究院对实习学生的支持。”
在全部的35个项目中,有7个是中天提供的,“希望清华博士们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思路、新的研究方法。”中天科技招聘经理宋晓锟说,当天的提前走访座谈,可以让博士深入了解中天平台,也让企业有了和博士沟通的机会,为招才引智、项目合作打好基础。
据介绍,此次清华大学党委研工部专门在“项目定制月”中增设南通站,为南通创造了“引清华智、续清华情”的额外契机。前来“探路”的队员,将把南通的项目详情带回去,并做好推荐工作。同时,利用暑假前的时间做好功课,届时带着自己的思索和导师的建议来南通,更快投入实习中。
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南通基地也将集中全市域资源、提供全方位保障,围绕红色之旅、绿色赋能、蓝色向海、金色梦想四大主题模块组织活动,创新“双导师+多平台+常回访”工作机制,以南通现有顶级平台资源帮助同学们拓宽交流合作渠道,同时常态组织实践接受单位走进清华、回访人才,保持人才和项目合作关系,助力社会实践项目多创成果多出成效。
记者 何家玉
精彩推荐
南通举办首届青年就业节大型公益活动
海门区水利局开展系列访谈活动
苏锡通园区严抓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工作
如东千场宣讲润民心:社科专家基层行,百年党史巡回讲 ...
海安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
崇川区科协:凝心聚智,奏响新时代科技最强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