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海晚报网新闻中心

网红卡式炉是新宠还是隐患?

日前,北京发生一起户外烧烤时卡式炉猝然爆炸,7人当场受伤的意外事件,引发全网关注。作为一种露营热门装备,与之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哪些?昨日,记者展开专访。 

卡式炉使用不当存隐患

本月初,北京一网友在网络平台发出一条“警示性”视频,称本人和邻居两家人一起组织野外烧烤,未料,突遇卡式炉爆炸!小小一罐炸伤7人,入院后被医护人员包成“木乃伊”,受伤严重的人甚至已经住院接受后续治疗。当事人同时透露,出事的卡式炉炉具仅为第二次使用,刚购入一个月,为此提醒大家“尽量少用”。

无独有偶。记者从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到,我市也曾发生过使用卡式炉不当而引发的意外事故,导致受害人“脸都被烧花了”。事后经技术人员调查,系卡式炉使用不当所致。

这些年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,到户外露营享受大自然的野趣。在野外烧烤时,卡式炉成为便捷的野炊工具。

家住市区天一惠泽苑的市民周颖是名资深露营爱好者。每逢晴好周末,她总会和丈夫一起带着爱宠穿梭于市区一些绿地和公园,支起帐篷享受美好的自然时光。

对于周颖而言,卡式炉是不可或缺的“移动厨房”。“卡式炉体积小巧却能保障户外热餐,确实是一种露营神器。”谈及对卡式炉的使用心得,周颖这个经验丰富的“露营达人”口吻变得严肃起来,“网上曝光的卡式炉意外事故我认为其中九成与操作不当有关,我个人总结了三条‘安全铁律’:首先,锅具尺寸必须适配炉架,绝不能遮挡住气瓶和输气管;其次,气瓶与燃烧区保持20厘米以上安全距离,为此我特意选购了使用加长气管的炉子;再者,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采取防风措施,避免火星回蹿引燃设备。这些细节看似简单,但与安全问题息息相关,可以说是我多年使用卡式炉一直保持‘零事故’的关键。”

采访中,其他露营爱好者也表示:在户外野炊,他们选用的也是便捷的卡式炉。 

“神器”线上线下走俏

记者采访发现,在户外露营野炊中,卡式炉以其携带方便、使用简单受到市民青睐。

记者注意到,在淘宝平台上,卡式炉的销售价格定位在50元至300元之间,部分型号还享受“国补”,最高可享受幅度达15%的优惠补贴。

记者调查发现,在线上销售的不同品牌、不同型号的卡式炉产品中,骆驼、苏泊尔、北乐、探险者等“月销过万”的爆款产品,均配置了过热、过压保护装置,压力过大时阀门将立即断气阻燃,有效防止气体泄漏和燃爆。同时,一些品牌还在“产品详情”页面的显著位置,对消费者公示了权威机构对于产品质量和耐用性的检测报告。

线下一些商家销售的卡式炉同样呈现“热卖”状况。记者在迪卡侬采访时了解到,该商场销售的一款户外露营便携卡式炉售价为249.9元,是2025年刚上市的新品,这款卡式炉具备2200瓦功率,适配符合EN417标准的220克丁烷气罐,单罐可连续使用75分钟,5分钟内即可煮沸1升水。

“这种型号的卡式炉性价比较高,目前我们印象城门店已卖得仅剩一台,眼下还没有来得及补货。”工作人员小蔡告诉记者,“该产品安全设计考虑得较为全面,内置压力感应安全装置,当燃气罐压力达到临界值时自动切断供气;全封闭式底座能阻隔沙尘侵入,稳固锅架提升使用稳定性。”产品介绍上为消费者详细注明了使用注意事项,气罐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户外空旷区域,避开明火、热源、火花及易燃物;操作前需确认气孔闭合状态,严禁摇晃气罐,避免剧烈碰撞或高温环境存放。此外,说明书还特别提示,若安全装置因过压触发,须静置至设备完全冷却后再操作。

在其他一些商家采访时,记者了解到,价格两三百元的卡式炉同样卖得不错。 

消防部门提醒须买合规产品

虽然卡式炉因其便携易用等特点成为户外露营烧烤的热门装备,但值得注意的是,卡式炉是一种以灌装丁烷气、液化气等为燃料的厨具,其产品质量的优劣和科学使用的规范极为重要。一旦在户外露营烧烤等场合使用不当,其产生的破坏力不容小觑。

“市面上存在的一些不合规劣质卡式炉,犹如一颗颗隐藏在人们身边的‘定时炸弹’,必须引起各方重视。具体来说,有些不合格的卡式炉存在注气口密封不严、气瓶耐压不足等缺陷,可能会导致气瓶内易燃易爆的丁烷气体瞬间泄漏,一旦遇明火或高温,便会引发物理性爆炸或化学性爆燃,由此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。在我市,以前就曾发生过卡式炉喷口炸裂伤人的案例。这些教训值得汲取。”我市消防部门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。

对于卡式炉的选购和使用,职能部门郑重提醒消费者:要警惕卡式炉背后存在的“隐形杀手”,在选购卡式炉时务必认准经过国家“3C”认证的正规产品,所谓“3C认证”,全称为“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”。“3C”是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、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,覆盖‌家用电器等132类产品‌。

专业人士指出,如果说选用“3C”产品是一枚硬币的“正面”,那么,自觉拒绝无生产日期、无质量合格证、无生产厂家来路不明的“三无”产品,就是这枚硬币的“背面”。同时,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,要严格遵守规范,远离火源、保持通风,严禁在家中或单位内大量囤积;在使用时需要全程紧盯设备状态,严禁将喷口对准人体或可燃物,并养成“用火不离人”的良好习惯。此外,运输过程也需防撞防震。

记者周朝晖 张园 

见习记者刘鹏 

分享按钮